电能质量与电能产品相伴而生,电能质量可以反映电能品质的优劣程度,是体现电力系统供电质量的表征之一。我国电能质量管理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自1984年原水利电力部颁布《电力系统谐波暂行规定》以来,我国深入推进电能质量管理工作已近40年。40多年来,在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电能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及终端用能水平的提升,电能质量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复杂。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对电能质量问题方面的研究及管理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性研究不够全面
随着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加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大规模使用和各种新型电子设备的出现,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电能质量问题,如何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保障电能质量,需要深入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探讨工作。
2、标准体系不完善
现行电能质量国家标准不完全适应电网运行特性和电力用户用电特征的变化,指标的定义、限值、测量方法、统计方法,以及系统性指标评价方法亟需结合技术发展进行适应性的补充和完善。另外,在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的相关标准中,对电能质量问题关注不够,需要加快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标准的制修订。
3、电能质量产业有待提升
目前电能质量产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促进了电能质量水平的提升,但产品技术标准不统一、产品性能参差不齐,同时市场存在无序竞争,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需要加大监管和政策引导。
4、对电能质量问题认知不足
电能质量问题的解决需要源、网、荷各环节共同参与,目前,多方共同治理的意识不够,防治污染责权不清,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宣传引导。